十月川北自驾游记——乐山

本文为十月川北自驾游记系列之二,乐山。

十月川北自驾游记系列:

  1. 十月川北自驾游记——成都
  2. 十月川北自驾游记——乐山
  3. 十月川北自驾游记——都江堰
  4. 十月川北自驾游记——九寨沟
  5. 十月川北自驾游记——黄龙

乐山

成都到乐山一日游,采用高铁+打车的方案,高铁单程大约50分钟。考虑到乐山的美食非常出名,希望三餐都在乐山解决。由于还在十一假期,成都去乐山的车次很好买,但晚上7点以后返程的车票就比较紧俏了,好在通过候补车票的方式买到了往返车票。

乐山站

出乐山站后去了对面万兴商贸城,虽然还在十一期间,上午11点了这里生意看起来还是比较萧条。吃了家小馆,孔赞大抄手,似乎还是家连锁店,尝了尝肥肠粉和抄手,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抄手

肥肠粉

之后就用滴滴打车去乐山大佛景区,车很好打,司机特别健谈,我问他乐山大佛的最佳观景点是不是对面的小岛,他说是,但前两年洪水之后,小岛淹得比较厉害,现在已经完全封闭不让上去了,之前是有小船可以摆渡过去的。洪水给大佛洗脚对当地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包括淹了无数私家车,洪水退去之后花了两个月才把所有被淹车辆全部清理完毕。乐山这地方他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大佛和吃的,很直爽的哥们。特别注意到,两位司机对乐山当地的几所高校都非常自豪,像乐山师范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分校区,这些高校对乐山显然是有着不俗的意义。

乐山大佛景区

进乐山大佛景区费了些周折,印象极为深刻的感受就是抖音上一条热评:“讲个笑话:中国自驾是开不到景区门口的”。大佛景区更是如此,打车都打不到门口。

因为已十一最后两天,人流量并不太大,但大佛景区显然过度管理,开始的目的地是北门,上车司机就跟我们说得到现场看交通管制的情况而定,北门应该进不去,然后就从北门绕到南门,中间好几个上山口都有人把守说是交通管制不让进,最后绕到东方佛都东门以南才下了车。那里有个免费摆渡车点,等了十分钟上了车,发现它只摆渡到明月路与凌云路交叉口北50米左右,摆渡车全程也就一站地,完全是不必要的骚操作,还不如就在那个交叉口下车走到景区门口。就这么几步路,途中还不停的有人搭讪要用三轮车拉你过去,比较讨厌。最终还得徒步走到北门才能进入景区。

大佛景区北门

北门进大佛景区后,有个分叉口,左边是去沫若堂,右边是去乐山大佛,游人走右边的居多,我们选择人少去沫若堂的路线,基本没什么人,都是修好的台阶山路,四川的山明显与北方的山景色不同,就这条小道就很有些青城山的风范,道两侧树木繁盛,转角处一二凉亭,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

林荫小道

沫若堂旁边就是看三江汇流的最佳观景处,所谓三江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大佛的脚下汇成一处,很是壮观。

三江汇流

三江汇流

从三江汇流处顺着指示就到了凌云寺:

凌云寺

凌云寺

凌云寺

穿过凌云寺,就看到了大佛的佛头。此处拍照的话,只能拍到佛头而看不到大佛的全貌。

大佛佛头

岷江

顺着指示走栈道下到大佛脚下,所谓“佛脚观佛”,排队的人有点多,从等候指示牌显示,需要排2小。栈吞吐瓶颈要在快下到佛脚的位置,有一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实际下到佛脚花了约40分钟。

排队佛脚观佛

从佛脚观佛会油然则生一种敬畏感,想起来时司机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有佛脚的脚趾盖那么大。而佛脚本身也有相当的高度,怪不得本地人说如果佛脚被淹,那就麻烦大了。

佛脚观佛

佛脚观佛

此处应有大佛的修建历史: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依唐朝当时的工程技术,修建如此宏伟的大佛,不得不令人惊叹。出于好奇,还真想穿越回去一睹当年大佛刚刚完工时的风采。如今的大佛由于千年的风吹雨打,虽历经修缮,也难掩沧桑。佛身还有不少生长的灌木杂草,联想到古建屋顶杂草对建筑的破坏,想必对大佛也是一种伤害。它们依然还在那里,不知是管理失职还是刻意为之作为装饰?


佛脚观佛之后游览也就基本完毕:

排队佛脚观佛

美食:跷脚牛肉

看完大佛后从南门出去,打车去吃当地名吃跷脚牛肉。来时路上问了司机哪家店好,司机说是“冯si(san)娘”不错。点评搜索了下关键词,找了排名第一的“冯三娘”,在嘉祥路,设为目的地。

本以为跷脚牛肉只有一家,上了车顺嘴问了下这个司机,他说“如果你问我哪家,我肯定是说冯四娘更有名些,我外地的朋友来都是带他们去那家”。我不由晕了,考虑到当地说话的口音,还真没搞清楚早上司机师傅说的到底是“冯三娘”还是“冯四娘”。又搜了下,发现嘉兴路(注意这个路名和冯三娘的嘉祥路也是极难区分)的冯四娘是个非遗店,还是听人劝,果断修改了目的地。

到了嘉兴路,发现果如司机所说,是个老街区,算是小吃一条街了,非常热闹,但一看冯四娘门口坐满了等位的人心里凉了半截,我们要赶8点的高铁,只有两小时的时间,还能来得及吗?实践证明,虽然排队有20桌,但速度尚可,15分钟我们就坐下了。

冯四娘跷脚牛肉

点菜:跷脚牛肉、钵钵鸡、脑花烧豆腐、血旺、脆肠和红糖饼。

来了,为什么叫跷脚牛肉?之前认为是牛肉本身特别薄嫩以至于有些卷边因而得名,大错特错。

相传,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当时在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黄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此汤不仅防病止渴,还能治一般风寒感冒、胃病、牙痛等。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为汤特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当时人们站着习惯一只脚搭在桌底下的横梁上。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

从上面介绍可以理解为什么也有写作“翘脚”的原因。跷脚牛肉其实是个有淡淡中药味的汤菜,主料是很新鲜很薄的牛肉片,牛肉片吃起来既有汤中调料的味道还不失肉本身的鲜香,甚是可口,强烈推荐。

跷脚牛肉

钵钵鸡,与跷脚牛肉类似,有些“名不副实”,本质上是一个冷锅串串香。插句题外话,四川这个叠词说法很是有趣,如“二娘鸡爪爪” :-)。

一道“钵钵鸡”听名字就觉着很新奇,“钵钵”其实就是瓦罐,运用了叠音词方式起出的菜名别致而有亲切感。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仿古罐中,密密插满了竹签,吃起来方便而趣致,浸在清可见底红汤中的鸡块、藕片、黑木耳被细细地穿在了竹签上,蘸上店家精心调配的酱料,吃起来果然是别有一番风味,颤巍巍竹签尖缀着的鸡块在吸饱了汤汁之后,红亮的汤汁顺着鸡块缓缓滑落,芝麻的醇香混合着鸡肉的辣味在舌间泛滥,雪嫩的藕片、滑而厚实的木耳,荤素搭配让人忍不住一串接着一串。

乐山钵钵鸡尝试之后果然名不虚传,主要是芝麻、藤椒与红油混合的香味,鸡肉、鸡杂、蔬菜都及其适口。

乐山钵钵鸡

脑花烧豆腐也是个极品搭配,类似麻婆豆腐的做法,香而不辣,脑花与豆腐口感相似却又相得益彰,对喜欢吃脑花的人来说绝不可错过。

血旺和脆肠是两个小碗菜,血旺在点评上得分很高,尝了之后觉得我可能还是更喜欢毛血旺,所谓血旺就是只有血,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的血做得比普通血旺更为软嫩丝滑,想来这才是核心卖点。脆肠也是一个汤菜,感觉是和跷脚牛肉的汤一样,菜如其名,肠脆而不失嚼劲,也没有什么腥味,值得推荐。

乐山钵钵鸡

这顿乐山跷脚牛肉可算是此行最满意的一餐,有当地特色,味道出彩,价格实惠,还不辣,完美的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