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川北自驾游记——成都
本文为十月川北自驾游记系列之第一篇,成都。
十月川北自驾游记系列:
继前年9月 自驾青甘大环线 之后,因为疫情原因,两年没出远门。又是一年秋天,连着十一休了一周年假,去九寨沟看看。
提前做旅游攻略是件很累的事情,尤其在行程时间较长(大于一周)时,不确定性比较大,安排合理的行程就更是困难。反而是在行程的中后期,随着剩余时间的不断减少,安排一两天的行程就很简单了。
考虑到时间和舒适度,实际玩了乐山大佛,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卧龙大熊猫苑,九寨沟和黄龙。
若尔盖草原本想一去,做了好长时间功课到底值不值得去,最终发现10月早已没有花海,有的只有枯草的景象。四姑娘山就更想去了,但限于时间和高海拔,下次再说。
川北景点海拔总览
景点总览及自驾地图
盗张携程的图总览主要景点及其大致地理分布:
自驾途中路线标记:
实测海拔
都是在当地手机显示的实测海拔。
海拔 (米) | |
---|---|
成都 | 500 |
乐山 | 400 |
青城山山门 | 760 |
青城山老君阁 | 1260 |
卧龙大熊猫苑 | 1770 |
绵虒 | 1180 |
茂县 | 1560 |
沟口服务区 | 1620 |
叠溪服务区 | 2290 |
弓杠岭碑 | 3530 |
九寨沟县 | 2080 |
九寨沟长海 | 3060 |
九寨沟原始森林 | 3000 |
黄龙入口 | 3200 |
黄龙五彩池 | 3568 |
成都
虽然在成都住了四夜,但对城市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感受,因为去的都是打卡景点,还是一天时间走了四个景点……
文殊院
文殊院所在处算是成都老城区,酒店离文殊院很近,所以第一站先去了这里。
文殊院的游览是个惊喜,本想打个卡,正赶上10点半的志愿者讲解,也就非常开心地听了一个半小时。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殿宇五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房舍为木石结构,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
文殊院正对的品字形玄关黄墙非常漂亮,志愿者讲解了黄色与品字形规制的讲究,可惜已经记不清了。
讲解主要专注于文殊院的宗教意义,对这些古建并没有太多介绍。听讲解了解到:
- 藏(zang4)经楼: 而不是cang2经楼,藏是指储存东西的地方,也是佛教道教的经典的总称。
- 南无(mo2)释迦牟尼佛: 佛教用语,"南无",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 观音与文殊菩萨佛像的区分: 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此外,观音额头的上方中间有一尊佛像,是他的老师阿弥陀佛。
川西平原古建有个与北方古建显著不同之处,就是翘角更长更弯更像飞鸟展翅,而北方古建的翘角相对较平直,上翘的角度不大。因此,北方古建显得更严肃宏伟,而南方古建则看起来更活泼轻盈。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研究了下南方的这种飞檐叫做“发戗”:
南方气候温暖,积雪不多,因此屋角可翘得更高,弯转如半月,名曰发戗。南式发戗有水戗、嫩戗两种。
文殊院有成都三幅著名对联之一: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很喜欢的一张照片:
藏经楼:
碑廊:
康熙四十一年(1720年),清圣祖玄烨所写“空林”二字横幅,中钤“康熙御笔之宝”朱文玺印一方,左书“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年仲冬”,右书“钦赐四川文殊院僧超存”。文殊院因此“空林”二字又名“空林堂”
文殊院外面的红墙也是著名的网红拍照圣地,但我游览完之后出来看到此景就觉得莫名喜感,此处红墙内的建筑似乎已被改建成了厕所 :-)
对文殊院的印象极好,管理有序,商业气息不重,这种风格让我想到了香港的志莲净苑和东京的浅草寺,确是个静修之处。
锦里古街与武侯祠
锦里古街:
武侯祠与锦里古街在一起,只不过因为假期和疫情原因,改造成了单向出入,要从西面进锦里古街,从东面出来再进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15万平方米,始建于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武侯祠的游览没有什么特别的,锦里亦如是,并无与其他所有景点的商业街有不同。
武侯祠有另一幅名联《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四川博物院
川博主要的看点就是张大千的画了,不过由于时间仓促,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没有太深的印象。
杜甫草堂
从川博出来向西步行即可到杜甫草堂,不过注意别走错了,在二者之间还有个免费公园“浣花溪公园”,里面也有不少雅致的景点,以至于在里面逛了好久才发现并不是杜甫草堂……
浣花溪公园中的“骑驴京华”:
杜甫草堂给人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觉,进门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市内随拍
成都的街名挺有意思,很多街都以外地地名命名,比如西华门街和东华门街:
四川这边到处都有“红旗连锁”超市,也是个风景线:
美食
成都美食自是不必多说,不过我的感受是不要在商业街附近品尝,要么随缘找个路边摊,要么找到这个美食最著名的店,否则大概率会失望。如果没有去最出名的店品尝过,大可不必拉黑这种美食,还是建议择机再试一次。比如很多人在王府井、南锣鼓巷品尝爆肚、炸酱面、豆汁儿之类的小吃得出拉黑的结论,有失偏颇,还是应该去这些小吃的“专门店”一试后再评价更客观些。
先来说说四川火锅,在来成都之前,还真没吃过正宗的四川火锅。于是下了高铁第一顿就搜了下火锅,附近有家排名很靠前的蜀大侠,看起来不错,可惜到店后发现等位时间太长,不到6点,已经排了70桌了。只好换了另一家,在奎星楼街的陈艳红火锅。
到了奎星楼街才发现这是条小吃街,二娘鸡爪爪,双流老妈兔头,禅泉冰粉等等一众小吃应有尽有。
陈艳红火锅也排了一个小时才吃上,进去才发现这家店装潢有意思,毛胚房style,灯光昏暗,坐位也不太多。店里有非常浓重的香辣味,呛得我直打喷嚏,好一会儿才适应。这锅看着就辣,点了个鸳鸯锅,火锅的食材也是真新鲜,牛肉、牛肚、牛杂和脑花看了就很有食欲。
点完菜拌小料傻眼了,怎么没有麻酱?一想四川火锅就是没有麻酱的,找服务员小哥问了下,小哥说就这三样:葱,蒜和香油。后来知道这叫“油碟”,尴尬的一餐开始了。如此之好的食材,蘸了这油碟吃,怎么吃都吃不出好来,倒是辣得直不顶。食材涮出来本来就挺辣挺油的,再蘸上这油碟,真是一言难尽。虽然后来了解到这火锅底料是牛油,油碟可以解辣并降温食材,但我的体会是,辣也没怎么解,油倒是一个顶俩,太腻了。感觉这辈子是与这正宗四川火锅无缘了,我还是适合吃北方涮肉,拔草拔草。
吃完小哥问我们吃得怎样,我说不错,就是太辣,小哥说不吃辣你可以跟我说,锅里可以少辣的,我 @#%@#¥……
吃完火锅感觉不太过瘾,回去路上买了对门的禅泉冰粉和双流老妈兔头,尝个新鲜。禅泉冰粉的生意是真好,一直门庭若市,照片里已经将近10点,已经没有招牌冰粉了,买了个酸梅和桂花味的冰粉,喝起来挺清爽,很解腻。兔头也不错,不过没吃出和北京双流老妈兔头的区别来……
文殊院旁边的小街上有家小店,有甜水面、豆花和担担面,就都尝了下。甜水面就是麻酱芝麻拌面,面本身很粗,吃起来比较香。
甜水面是四川省成都市很有名的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因为重用复制酱油,口味回甜而得名。 面条大概有筷子头那么粗,所以这个面入口有嚼劲,还有花生碎和花椒的香味,入口会觉得微甜,最后会辣上那么一下,香味会在嘴里停留很久。而且劲道的面条配上脆脆的花生碎,感觉相当好。
豆花的话感觉不太正宗,就是端上一碗带水的老豆腐,配上干碟蘸着吃,一般。
担担面:
后来在锦里古街上尝了下糖油果子,在路边尝了尝牛肉锅盔,糖油果子是凉的,锅盔炸得太油,都谈不上好吃,有机会的话找正宗的店一试。
糖油果子以糯米、红糖和芝麻为原料,将糯米粉团在油中炸制后裹上白芝麻并用竹签穿起来。一串有四五颗左右。每串约3~5元钱。每一颗糖油果子浑圆光亮,呈棕红色,有焦糖香味,表面有喷香的白芝麻,咬下去皮脆内软,更有炸的好的果子里面是空心的。微带酸味的粘软糯米和焦脆香甜的外皮和着白芝麻嚼在嘴里,越吃越有味道。
从杜甫草堂出来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话不多说,再找家川菜馆子品鉴一下。去了青华路的陈麻婆豆腐旗舰店。
锅巴肉片量挺大,锅巴炸得酥脆,蘸上汤汁很好吃:
陈麻婆豆腐是招牌,所谓“麻、辣、嫩、鲜、香”:
夫妻肺片也很正宗很川味儿:
这家的抄手做得比在乐山吃的孔赞抄手要好吃不少,主要是肉馅调得很是鲜美:
返程前一晚住成都东站附近,正愁车站附近找不到有特色的馆子,本想随便找家小店点几个菜裹腹,就被这家川菜馆“小猪脚私房菜”惊艳到了。店面不大,但简洁干净,平时主营旁边写字楼中午的简餐,也可炒菜。家常菜风格,菜量很大,价格实惠。点了两菜一汤,三人已经妥妥吃饱。
酸菜鱼是花鲢,是本地做鱼的常见品种,鱼很新鲜,肉质很嫩,唯一不足就是刺略多。这道菜与之前吃过的酸菜鱼相比不油,点点红椒不辣但很提味。夫妻肺片是老板推荐的特色,主要是肚片和牛舌?配菜香芹洋葱青椒韭菜也很丰富,下酒好菜。雪豆蹄花汤很鲜,猪蹄炖得也烂,边吃边喝很舒服,也算打卡了当地的蹄花汤。
吃了这么多天川菜,虽然红油随处可见和重油重盐的特点还是比较突出,但好吃的川菜并不一定辣,川菜的精髓应该是鲜、香、麻、辣等口感的有机结合。